欢迎访问成都红色文化培训中心官网! 关于我们 加入收藏 打印此页

028 8653 2796

158 8100 9938

咨询热线:
当前位置:首页>四川红色教育培训课程之绵阳百年大事记之1

四川红色教育培训课程之绵阳百年大事记之1

来源:成都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国洲文化发表时间:2025-05-28 09:28:09

今天开始,国洲文化将陆续推出《绵阳百年党史大事记》系列,以丰富成都党员教育培训课程内容。

【五四运动在绵阳】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到四川后,就读于成都高等师范学校的盐亭籍学生袁诗荛和平武籍学生张秀熟领导成都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运动,组织学生上街游行并通电全省。在三台,一批进步学生与成都“学界外援会”取得联系,立即组织学生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他们沿途高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誓诛卖国贼”等口号,揭露北洋政府的卖国罪行。在江油,成立川西外交后援会,组织宣传队,县城武都的学生举行集会、游行、讲演、散发宣传单等爱国活动。中坝省立二中的师生也以高昂的爱国热情,采用集会、讲演、向社会发出快邮代电等形式声援五四运动。社会上形成抵制外货、倡销国货的形势。“洋货”在江油一度绝迹。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五四运动进一步促使绵阳一批出身中下层的知识分子逐步由学习西方转而学习俄国,由激进的民族主义者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并开始走上革命道路。

【王右木创办马克思读书会】

1920年底,王右木(江油武都人)在成都组织马克思读书会,这是四川第一个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为了给绵阳地方培养革命骨干,他注意吸收绵阳地方在蓉青年,包括梓潼的裴紫琚、三台的刘度、江油的姚次恭、绵竹的章璞以及姚自若等。他们在秋竹潇潇的杜甫草堂,在宁静的武侯祠、青羊宫,聆听王右木讲解《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列著作,聚精会神地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读书会还组织他们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宣传1922年初声援香港海员大罢工和长沙工人罢工运动的意义,了解工农大众疾苦,使读书会的成员在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面前,大都选择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1922年春,在王右木创办的马克思读书会的会员中发展了团员,建立了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马克思读书会是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的摇篮,为四川培育出大批的革命骨干,为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的发展和壮大打下了思想基础。

四川红色文化教育培训

王右木创办《人声》报

1922年2月,王右木创办四川地区第一份公开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运动、揭露封建统治罪恶的报纸《人声》报。创刊号刊载的《本社宣言》明确宣布:“直接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义,解释社会上的一切问题;对现实社会的一切罪恶现象尽力的步(布)露和批评,以促进一般平民的阶级觉悟。”之所以命名为《人声》,据王右木解释,这个刊物“应鼓动人民起来大声疾呼,提出人民的意愿和要求,也就是说使这个刊物能代表人民的呼声。”《人声》报发行四川全省,给广大人民群众以极大鼓舞。正如张秀熟所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向导》周刊出版前,《人声》报在四川起了它不可磨灭的战斗先进作用。”《人声》报还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代表人民群众的呼声,猛烈地抨击地方黑暗势力。1922年4月,《人声》报在“地方通信”栏目中揭露驻防江油的军阀刘膏腴与县长狼狈为奸,强征人口税和房捐,从中贪污的罪行。刘见报后恼羞成怒,对王右木在江油的亲属进行报复,王右木的大哥王初龄惨遭毒打和关押,二哥王荣昌被酷刑致死。军阀的暴行,激起王右木的满腔悲愤,更坚定了他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王右木不畏强暴、为民疾呼的事迹在家乡人民中广泛传诵。

《人声》报在党的报刊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王右木在四川开创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先驱的历史见证。

王右木创建四川第一个党组织

经过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洗礼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建立四川党、团组织条件已经成熟。1922年春开始,王右木、童庸生、恽代英、周钦岳等进步青年先后在成都、泸县、重庆等地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同年,王右木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5月,王右木写信请求党中央在四川建立党的组织,并利用参加青年团全国代表大会的机会亲赴上海、广州,向党中央汇报四川的革命发展情况。王右木回到成都后,遵照党中央指示,于当年10月建立直属中央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成都独立小组(亦称成都支部),王右木任书记。初期,中共成都独立小组的党员有刘亚雄、钟善辅、黄钦、梁国龄等,下设工人组和学生组。中共成都独立小组成立后,按照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积极推动国共两党合作的精神,领导党、团组织积极推进四川的国共合作和改组国民党四川地方组织的工作。

中共成都独立小组是四川省最早的党组织,王右木是四川党组织的创建人。1924年春,王右木辗转到上海,与党中央联系,不久转广州参加党的重要会议。秋,返川途中在贵州遇害。王右木牺牲后,至1924年底,成都党、团骨干大部分转到外地活动,全省革命中心逐渐转移到重庆。

梓光社成立

五四运动后,一批三台籍进步青年学生纷纷赴京寻求真理,在李大钊、蔡和森等革命先驱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向家乡人民宣传马列主义,这批在京求学的三台籍学生以中共党员为骨干,于1925年冬成立梓光社,并创办《梓光》杂志,以除旧布新、宣传反帝反封建革命思想为宗旨。梓光社负责人和杂志主编是谭卫根,成员有左道之、贺诚、王蕴中、左智生、许可经等13人。杂志除在北京发行外,还邮寄回家乡三台。杂志创刊第一期为十六开本,100余页,刊载各类论文10余篇,其中文子惠的《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在北京和三台都引起较大反响。后因经费困难,杂志改为每期8页,以短文为主,内容以分析形势、宣传革命道理和评论、提出建议为主。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梓光社成员有的牺牲,有的转移,《梓光》杂志停刊,社团解体。虽然梓光社存在的时间不长,《梓光》杂志印数不多,但它对在京的四川进步青年影响极大,也给古老的三台传播了革命思想。《梓光》杂志停刊后,谭卫根、谭襄城辗转回到家乡三台,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团员,为三台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奠定基础。

涪波社成立

1927年,涪波社在江油龙绵联合县立师范学校成立。它是在江油龙绵师范学校共青团员赵楷、邹风平、谭德政等人组织的半公开的“三民主义研究会”基础上,按照共青团的组织原则建立的一个秘密进步组织。其社名寓意为:要像涪江波涛,不断前进,勇敢战斗;要将涪波社沿涪江发展到各地,在川西北传播革命火种。涪波社的宗旨是:信仰共产主义,研究马列学说,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涪波社的诞生为进步青年指明了方向。涪波社成立后,积极发展社员,并通过合法斗争,掌握了校学生会组织,邹风平为学生会执行委员长,学生会下属28个组的组长都是涪波社社员。他们以学生会名义组织青年学习革命理论,秘密传播革命思想,宣传苏维埃社会主义制度,以各种方式与封建军阀等反动势力展开斗争。与国家主义派分子、校长傅春吾的斗争取得胜利。邹风平、谭德政、赵楷等还先后在绵阳、三台、盐亭、安县、平武、绵竹、中江、射洪等地发展社员,深入农村表演新剧,传播革命火种。在涪波社的推动下,三台城区学生运动蓬勃开展。1931年以后,由于涪波社成员毕业离校,部分社员转移到外地活动,涪波社自行解体。

涪波社历时四年,实际起到团组织的作用,为创建绵阳地方党组织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的革命斗争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责编:四川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中心)

培训热线

培训中心地址:成都市武侯区洗面桥东一街3号

联系人:四川国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手机:15881009938

办公电话:028-86532796

QQ:3028683260

四川国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028-86532796 15881009938 通讯地址:成都市武侯区洗面桥东一街3号

Copyright 2014-2015 www.hswhj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09779号

TOP

在线QQ

成都红色文化教育实践中心

15881009938

成都红色文化教育实践中心